上海申安醫療器械廠認為為確保食品的食用安全,以生物檢測技術最受歡迎。相比其他物理、化學檢測方法,生物檢測技術具有高精確性、高效率等特點,被廣泛應用于食品檢測。本文上海申安醫療器械廠介紹幾種常用的生物檢測技術。
1 常用的生物檢測技術
1.1 生物傳感器技術
為了滿足多種情況下的食品檢測需求,體型小、便于攜帶的生物傳感器開始出現。生物傳感技術是利用傳感器與待測物體接觸后結合發生反應之后,發出的光、熱,會被傳感器檢測到進一步轉換成電信號,在外顯示器會輸出信號,以便分析。生物傳感器技術又因傳感器類型不同可分為酶傳感器、微生物傳感器、細胞傳染器等,分別進行食品中不同成分的檢驗,生物傳感器便于操作、穩定性強,一般應用于檢測肉類 食品的新鮮程度和熟度、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劑等。
1.2 免疫學方法
抗原與抗體的結合具有特異性,免疫技術利用這 一特點,在特殊抗體上標記上酶,形成酶標準抗體,當酶標準抗體與相應的抗原結合后,通過底物顏色判斷抗原類型。免疫技術分析量較大、成本低,通常運用于蛋白質檢測中。
1.3 生物芯片
生物芯片技術在生物檢測技術中的使用最為廣泛, 且與多個研究領域相關。將生物芯片和信息技術相結合,運用多種技術于檢測中,不僅能測判斷食品中的有害物質(有毒物質、食品污染、細菌等),還能用于檢測轉基因食品,對食品的安全進行把關。生物芯片技術同時把多個探針固定,當被檢測物質與探針發生反應后,通過計算機上的軟件分析每個探針表達的信號,得出檢測結果,此技術具有高通量、高靈敏度等優勢,但是其檢測成本高,不易攜帶,其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限制。
1.4 PCR技術
PCR即聚合酶鏈式反應,是一種用于擴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學技術。PCR最大特點是能使原本含量極低的DNA呈指數型增加,如同克隆一般使數量速增。因此,不管是化石中的古生物、千百年前的殘骸,還是幾十年前的案件中兇手所遺留的毛發、皮膚或血液,只需有少量的DNA,就能利用PCR進行檢測。在食品中,PCR主要用于病原體細菌和食品成分檢測,也適用于轉基因食品和食品動物源性來源檢驗,且準確度較高,應用較廣泛。PCR從單一技術應用發展為多種PCR技術,大大提高了檢測效率。
1.5 基因(DNA)探針
基因探針技術是對原有的DNA或RNA鏈進行同位素或生物素標記,利用特有的基因序列,在適當的pH值、溫度和離子強度下,使被檢測物與原有基因序列進行互補,以推測其DNA或RNA組成,從而判斷目標微生物的存在。DNA探針技術主要分為異相雜交和同相雜交兩種,DNA探針又分為同位素標記探針和非同位素標記探針,可以自行設置基因序列,對目標物質進行有效檢測?;蛱结樇夹g主要用于葡萄球菌等各種微生物的檢測,操作簡單、結果準確,使用范圍也較廣,有較大研究價值。
1.6 分離培養法
分離培養法較其他檢測方法要傳統很多,具體檢測技術為:先對食品中的微生物等進行培養,之后再進行分離培養,其目的是獲得培養之后的被測物質,再檢測其特征,之后再使用相應倍數的顯微鏡確定被測物類型和特征,對被測物質進行分析。分離培養技術操作步驟簡單、技術性不強,但是其微生物分離培養較難進行,較難成功,所以通常不作為檢測第一選擇。與其他技術相比,分離培養法沒有得到很大重視,也難有發展空間。